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第七十七章:孔丘卦游列国
怪老头说:“孔子是你们的那个公元前551年出生的鲁国人,属于周朝后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祖上是逃难到了鲁国的,孔子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少年就已学有所成得到卦密,受到卦阵秘密的启发后,主张提高国民智力实行仁治。
因为当时的封建统治社会的统治者,普遍实行的是酷刑酷吏制度,希望统治下的隶民百姓的脑力,越是低下越好管理,所以他的思想屡遭反对,根本没有愿意买他帐的,他带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抱负,经过了周游列国,也是不得施展,孔子的道路跟屈原不同的是,他有的一位好的导师,那就是老子。”
“原来老子就是孔圣人的老师呀,我还以为他那么厉害,一定就是鼻祖呢”
“因为孔子一生不耻下问,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么,我想导师者并非要授予一生学业的,哪怕只有那么一句话发挥了作用,足以能够正确引导一生受用的,那就可以算得上是导师了”
“到底是老子的哪一句话,竟能导出一个圣人来?”
“孔子在仕途屡遭失败之后,前去请教当时的学者老子,老子告诉他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辨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已。’ 直白了意思是说孔子这人,看问题太深刻、说话太尖锐,会伤害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危险。
要说这孔子是何等的聪明呀,那是一点就通,照现在的话说,一个小小的村长镇长你都得罪不起,何况是仕大夫派系错综复杂,说你行,你就行,会有无数张阿谀之口拍着马屁,和千万双奉承之手托着映衬,那是不行也行。说你不行,那就不行,马上会有无数只脚下着拌子,和千百双玻璃小鞋在那备着,那就是行也不行。
当时的孔子一心想走的仕途,推广自己的挺多见解主张,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起了一定的冲突,这就相当于是推行一种改革,一下子就引起了很多士大夫反对,本来就是涉水逆行的艰难,若不是老子及时提醒的话,孔子就不止是被洪流势力淘汰出局那么简单了,必将被那洪流辗压的粉身碎骨,淹没的一影无踪。
当时的孔子已过四十不惑的年龄,人生的世界观已经是完善的成熟,经过高师的一个指点,再加卦阵上的诱导,马上改变了原来的打算,立即放弃仕途,决定从事教育事业,用卦阵里的修复方法来教化自己的学生,用学生的成就证实自己的见解。结果孔子这一招还真的灵验了,古语说的好,辉煌硕果就隔着艰难,圣人恻之,该你缩着的时候,你就必须得屈着择道绕行,换句话说,那叫夹着尾巴做人……
就在这个同时,孔子又修了《诗》、《书》、《礼》、《乐》,修写《春秋》,并且利用自己对卦阵的特别专长,序言了《易经》系作《十冀》,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是淋漓尽致,轻重是恰到了好处。然后开设私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传播卦意,开坛讲教卦修复之法,创建孺教与佛、道并驱,用卦阵中的方法来提高弟子脑力的,让事实说话,用实践来证实,卦阵上的修复灵验。
结果一试则灵的成效大有,教出来的弟子是人人聪明的个个出类拔萃,最后终于应验了卦意,在周游列国的困苦艰难中,达到了弟子有三千,贤能水平标准的,就已经多达了七十余人,可以说是遍布周朝后期的各个列国,担任着军政界的各个要职。这不仅仅是他一生中的辉煌,也是他的孺教人生到达的最高境界,这正是孔子在人生经历最艰难的阶段,遇到了导师点播,才发出了他一生最大的亮点: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声誉名震后世,事迹传播四海内外。虽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