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1】算命术的起源(一) (1/2)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上古时期,在人类生产力极不发达,认识水平极度低下的情况下,由于不能解释神秘的自然现象和完全把握自己的穷通寿天,于是就萌发了一种似乎上天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的力,在支配着世上一切的一切,安排着人类一切的一切的思想。

这种思想观点,就是进入阶级社会后古文献上记载的“天”能致命于人,决定人类命运的天命观,或者说是命运观。

这用<易经》的话来说,叫做“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对于这里的命,后人注释道:“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夭寿之属也。”

从出土的甲骨卜辞、彝器铭文看,“受命于天”刻辞的不只一次出现,说明早在殷周时期,这种天命观就已经在一些人的头脑里扎根了。

后来的儒家祖师爷孔子,就是位信命的老夫子。

按理说,孔子是个知识渊博的大儒,对于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怎么就会信起命来呢?

原来,他早年风尘仆仆,奔走列国,到处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很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可是到了后来,当他碰了一鼻子灰以后,才深深地省悟到,命运之神竟然是如此这般的厉害,然而这时他已是个五十左右的人了。

“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他从不知命到知命这一思想转化过程的最好说明。

与此同时,他不仅“知命,并且还是个怕命的人,不然,他就不会说出“畏天命”这样的话来了。

有意味的是,除了自己“知命”、“畏天命”外,他和他弟子还不遗余力大肆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

这里他的说教是,一个人的生死贫富,都是命里早就注定了的,作为一个君子来说,非得“知命”不可,否则就够不上做“君子”的资格。正因为君子是“知命”的,所以他能安份守己,服从老天爷的安排,但是小人却不这样,他们不肯听从天命,往往冒险强求,希望有幸能得个好结果。

当然,看问题也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孔子集语》记录孔子的话说:“古圣人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我孔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

”这里,他认为贤和不肖是根据才华来划分的,干和不干是人们自己可以把握的,至于机遇好和不好,是死还是活,那就只得看时运和老天的旨意了。

可见他在主张服从天命的同时,又是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因为人的才华和努力是一回事,境遇和死生的命运安排毕竟又是一回事。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这种天命思想,又在后来大儒孟子身上得到了新的反映。

《孟子·万章)上篇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意思就是,没有人叫他干,而他竟干了,这就是天意;没有人叫他来,而他竟来了,就是命运。

同时他还举例说明,尧、舜的儿子都不肖,是因为舜、禹为相的时间太长,所以尧、舜的儿子不有天下;禹的儿子启贤能,而益为相的时间又短,所以启能得到天下。

以上这些,都不是人力所为而自为,不是人力所致而自至。从理来说,这属于天意,对人来说,这属于命运。

天和命,实在是一致的。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还说:“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又说:“莫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