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一章 童年生活 (1/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巍峨的大南山从北向南绵延百里,把整个县域分成南北两个区域,清澈蜿蜒的恩江河环绕着大南山,缓缓流过文山县城,汇入宽阔的赣江。温暖湿润的气候滋润了这里的一方水土,也养育了这里的人们。

摩天垇是大南山是最高峰,在崇山峻岭的茫茫林海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它叫大垇村。

这里远离县城,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世代都是文盲,人们对文化知识充满了渴望。

……

1944年7月,14岁的我,初中毕业了,本该去天原府读高中,但由于家里经济拮据,加上我体弱多病,只好在家养病。

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和四个姐姐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大哥和二哥在遥远的外省读书。

一天,家住大垇村的姐夫回来看母,他看到我们家吃饭的人多,做事的人少,见我在家休息养病,为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与母亲商量,推荐我到大垇村去办一所“私塾”——教小学生。

母亲点头同意了。

姐夫见我聪明伶俐,学习又好,便亲切地对我说:

“张学逊,你愿意去大垇村当小先生吗?”

我看了一眼朴素而干练的姐夫,道:“可以呀,那里一定有好多小动物吧,我好想去看看。”

妈妈不高兴地道:“要你去大垇村当小先生,不是去玩的!”

“哦,知道了。”

但我并没有把当小先生当一会事,心里想到的是那里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和各种小鸟。

临行前母亲鼓励我说:“你一个初中生,教小学一、二年级没什么怕的,到了那里要听姐夫的话,要尊老爱幼,讲礼貌,别贪玩……。”

当时我并不懂事,对如何办私塾一窍不通。多亏姐夫把办私塾的事全都操办好了。没几天,姐夫就为我招收了十几个六、七岁的学童,说好每人一年两担谷作为先生的薪俸。

我吃住在姐夫家,一边养病,一边教书。

教室设在表嫂家的大厅里,几张长桌子、长凳子,一个讲台、一块黑扳,这就是我的舞台。

开学的第一天,学生家长带着他们的小孩来到了“学校”,看见孩子们的小先生竟然是一们满脸稚气、充满阳光和朝气的大孩子,既新奇又羡慕,心想,城里的孩子就是聪明。

在一阵爆竹的祝福声中“私塾”开学了。

我非常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我笑容可掬地道: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认识大家,今天我们就开学了,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我姓张,名学逊,你们就叫我张老师,张字笔画多,不好写。”

我在黑板上第一次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时我心里感到特别的自豪和幸福。

讲台下的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位大哥哥站在台上讲话、写字,感到特别的新奇,两只晶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因为是第一天上课,一方面家长想认识认识这位“小老师”,看看他怎么上课,另一方面也陪陪孩子,小孩子初来乍到,怕生。于是这些家长都站在后排不愿意离开,看我上课。家长们暗暗记住了我这位小老师——张老师。

“今天我教大家学习算术,认识数的概念。”

我拿起一只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1,2,3,4。

“大家请看,这是1,2,3,4。我带大家一起读。”

“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