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1986年立冬前一天的黄昏,古老的首都下起了今年的头场雪,雪花又大又厚。路上的灯也早早的亮了,以往也不是很亮的路灯,今天更是显得格外的昏黄,只是在它的光照范围内的雪花,却好象比别的地方大很多、多很多。
由于是礼拜天,大人、孩子不用上班、上学,再加上这样阴霾的天气,很多外地到bj的人,这时也躲在旅馆或是亲戚的家中,所以路上的行人不多。平时喧闹异常的tam广场,今天也是分外的空旷。只有tam照相馆的几位工作人员,为稀疏的游人拍照。镜头里不但留住了游客冻红的脸颊、古代皇城的雄壮,同时留住了这让人寂寥和迷惘的首都的雪。
永定门火车站,汽笛声此起彼伏,人头攒动。今天是新兵入伍的日子,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与还没有带上领章、帽徽的新兵,占满了偌大的月台。李冉踮起两脚,透过列车的车窗,看到杨君在车厢的行李架上放好了背包和一只淡蓝色的人造革硬制旅行箱,可能是有一些什么事,杨君在和一个带有领章和帽徽的部队干部说着话,李冉看着儿子,脸上透出一种难舍的表情。
李冉留着那个年代bj很是流行的烫成大波浪式的发型,只是她的头发比大多数人略长一些,由于发型的关系,她洁白的前额只露出中间的一部分,这让她精致的脸,多了一份含蓄的美。一袭长长的灰白华达呢大衣配上半高跟的粽红色牛皮短靿棉靴,挺拔的彰显出她舞蹈演员的身材。李冉出身音乐世家,现在是bj舞蹈学院的一名舞蹈老师。
杨君的父亲杨希则却没有和妻子一起到车站送儿子,原因是他根本就不同意杨君当兵。做为bj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杨希则对他的独子抱着很大的期望,从杨君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他便和李冉商量妥当,在家里夫妻间的对话都要用英语,为的就是给小杨君从小创造一个很好的接受外国语言的氛围。从此杨君出外说中国话,回家说外国话。以致于杨君上小学的时候,他英语课的老师,时常单独的把杨君叫到没有别的老师在场的办公室,向她的学生学习正宗的剑桥口音。所以杨希则希望杨君将来能够成为象季羡林一样的大学者、大翻译家。
而杨君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jfj战士,因为那个年代的孩子们都崇拜英雄,他们从课本上学习的是黄极光飞身堵枪眼、邱邵云楞被烧死也不挪地儿??????;从电影上看到的是《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儿女》??????;从广播里听到的是《杨家将》、《岳飞传》?????等等等等。
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造成了那个年代孩子的内心,对个人英雄主义是无比崇拜的。可以说,这种崇拜,是那个时代所造成的。被打上了时代烙印的人,将会永远的背负这个烙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杨君从没有让父亲失望过,满满一箱子的各种奖状,就是充分的说明。在众多的奖状里,还有几张是全市中小学生歌咏比赛及钢琴比赛的第一名。
十七岁那年,杨君考上了他父亲所在的bj第二外国语学院。全家都为杨君感到高兴。他的舅舅更是希望等杨君毕业后去他们公司工作。
杨君的舅舅是首都一家外贸公司的经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大潮的不断推进,外国的很多产品也如同潮水般的涌入中国,可是老外净欺负我们,好多产品只有本国和英文的说明书。
所以,找人翻译说明书,就成了外贸公司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杨君就为他舅舅做过几回这样的事。开始杨希则怕耽误杨君学习,可当他看到两三页的使用说明书,杨君十几二十分钟就搞完了,想想这也是对儿子翻译水平的一种锻炼,自然也就默许了。但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杨君的舅舅都会悄悄的给杨君一些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