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娘,你看那个店铺怎么冷冷清清的,一个人都没有。”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孩指着街尾最后的一间店铺说道。
“小孩子不要胡说八道,以后不准去那个地方玩,听到没有?”
“为什么啊?娘,他家大门上面的龙和真的一样,我想把它扣下来带回家。”
“你在胡说八道的话,晚上回去就不给你饭吃。”妇女恶狠狠的对着孩子说道。
“好嘛!我不说就是了,娘我晚上要吃好吃的!”儿童稚嫩的声音说道。
“好了,走吧!我们回家吧!”说完,妇女看了紧闭的大门一眼,拉着儿童就远去了。
这条本来就不怎么热闹的街道又恢复了平日的冷清。在一座繁华的城市里面,这样冷冷清清的街道并不常见。如今的物价房价增长的速度,像这种终日没有人流的街道,商铺却能好好的经营下去,也归功于这一行业的暴利。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就是这个行业的标语,也是做这一行心知肚明的事。
至于赝品假货的咱就不提,那是想方设法的客户埋雷子、钓鱼。客户进门了,鱼就上钩了,这种的基本上都是欺负客户不懂的,钱货两清,概不负责。所以每年都有门外汉被坑,但凡有些家底的还乐此不疲,沉浸在喜得古董的欢乐之中,并且不听任何人的劝诫。
所以说那些繁华地段的流窜商贩喜欢的就是这一类的凯子,凭借自己嘴上抹油的本事,将银子收入囊中的例子是数不胜数。当然,也不尽然普通商贩的货就全部是假的,专门古董器物的行当店铺就全部是真的。也有的人在地摊上面花费少许的银子,捡到天大的漏。马总有失蹄的时候,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出现点奇人异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延寿街自从元朝开始就建立在这里了,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历史这么悠久的一条老街会出现这么冷清的场面呢?那是因为它的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琉璃厂文化街,世人只知琉璃厂,不知延寿街。
实际上从历史上远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来到了这个地方,图个新鲜,想弄点文化旅游纪念品回去,繁华的琉璃厂文化街绝对是你不二的选择。别看全长八百米,里面的各类商品就是你逛上三天三夜都不能全部给它看完了,可见琉璃厂的商品种类之多。
当然,如果你有相当丰富的阅历与见识,那不妨在往里面走走,拐个弯儿,就能看到旁边冷清清的延寿街了,在那里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没有见过的。当然,真货假货全凭客官的眼力,延寿街的规矩那绝对是行当里鼎鼎有名的龙头老大。所以,如果你来图个乐儿,琉璃厂是你不二的选择。想真正拿到好东西的,延寿街是你必然的选择。
如今经济发现的非常迅速,温饱解决以后,大部分的人都开始注重精神食粮了,学会享受的心理已经逐渐扎根在人们的思想之中。以前不怎么吃香的,需要很大资金投入的行业慢慢的竟然随着人们的思想复苏了起来,这其中就包含着古玩文物行业。
越来越多的摘宝阁,取星楼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就连一向冷清的延寿街也渐渐的有了进进出出的客人。
德宝斋是延寿街街尾的最后一家店铺,延寿街所有的店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