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1节好地方 (1/2)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2018年朱家村十一月的一天。

雨过天晴,凉风习习,气温宜人。早上八点时分,阳光温和地普照着大地,月亮像半片薄薄的轻透的柠檬片浮在湛蓝的云海里,恋恋不舍它的天空。

一叶知秋,宽阔的道路两边有几排高大笔直的银杏树,叶早已枯黄,洒落着一地的金黄,秋意正浓一片。只有低矮的桂花树,花还没有落尽,在微凉的清风中仍顽强地散发着淡淡的迷人的香甜,光裸的树干还零星地冒出几处鲜嫩的绿芽,仿佛要迎接新的开始,一派春意盎然。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正在乡村文化广场一边哼唱着曾外甥女刚教她的儿歌,一边扭着纤细的身子,从背后真的看不出她的年龄。

不一会,又来了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笑着说问:“何老太,你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呀?”

何老太头也没回,答道:“蔡老太,我哪天不高兴了,自从我们这里建了这个文化广场,我们大家伙都高兴。”

蔡老太身板还硬朗,笑着说:“是啊,我们年轻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我们今天有这样的生活,真的做梦也没想到。”

“是啊,我们大家伙谁做梦想到有今天呢?”何老太喜悦不禁涌上心头。

“是啊,幸亏改革开放,不然我们国家现在还和朝鲜一样贫穷落后。当时我只想到少数人富起来,真的没想到现在是大家都富起来啦!”经常看新闻联播的老村长朱前(以前是人人讨厌,现在颇受人欢迎)在一旁眉笑颜开地说。

是的,当年的朱家村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穷”,是无法想象的“穷”。当年娶不起媳妇的朱家村坑坑洼洼的泥石路,如今已是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原本家家户户的土墙已经变成看一幢幢红色砖瓦盖起的小别墅;原先的溪边大柳树林(这里人们称作的柳树,是麻柳,就是枫杨树)也修整一新,搭建了小桥亭阁,别有情调;原先沟沟壑壑的小溪现在可以摆上竹筏自行漂流;原先荒芜的山顶水库左边开发了高尔夫球场,右边开发了休闲山庄,取名为碧云山庄;今年山脚下除了连排书屋、成片的蔬菜基地,又多了这个可以自娱自乐的文化广场。

关于这个文化广场,去年村委为了丰富朱家村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经各方努力共同搭建的,供人们闲暇时光学习娱乐。这里原是块荒地,一年四季野草丛生,现在可谓是变废为宝。文化广场四周是个椭圆形的长廊,中间间歇地连接着六座亭子,供大家平日里喝茶聊天,两边是可坐可躺的原木色长椅,长廊上面爬满了金银花藤(这金银花是就地取材,朱家村山间到处都是,路边、山边、岸边都有它们的身影),形成了天然的长廊屋顶,一到春天金银花绽放的时候,这长廊美丽得像孔雀开屏,一点也不逊于城里公园里那种紫藤花开的痴迷心醉。广场的中央竖立着五米高八米宽的大牌子,正面写着“文化广场”四个草书大字,背面有几十名募捐人的姓名。第一排赫然醒目的是朱小七。她就是现在这里碧云山庄的老板娘。

朱小七何许人也。我们要把时光倒回到二十年前。她当年是用三万元人民币买来的,这是朱家村全队村男女老少皆知的秘密,她也是全村买来的最昂贵的最漂亮的媳妇。漂亮也许在很多小说里不是褒义词,一说女人漂亮,成为风流的代名词。然而今天故事里的小七就是漂亮美丽而已,她没有什么风流韵事,但是她有奇特的生活经历也成就了她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记者跟随一位村人一起沿着二十年的朱家村一步步走过来,寻觅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这里有张树形村落地图,遒劲的树干就是村落的大马路,旁逸斜出的树枝就是通向每个村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