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看到最新两条评论有感而发。
严格说来,前三劵都是我在给主角做一个合理的势力背景,想先给主角制造一个合理的身份,才可以参与到明朝精英阶层,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真正的故事其实是开始于崇祯二年后期,从皇太极入关开始,主角成功挤进明朝的精英阶层,从而开始简介中所说的奇葩毁三观之路。
前面的铺垫无疑有些过长,所以过程没有进行过于细致的描述。
主要是围绕着几个事件来写——
主角部队的战斗力不是凭空而来,是经历过残酷战争历练的;
铁焰镇的技术从何而来;
为主角将来的奇葩之路埋下伏笔;
为主角积累足够的财富资本;
如何保证铁焰镇居民的忠诚以及后续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引来批评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有些疲惫真的让我有点无奈。
关于一夫一妻制的指责,这一点书中其实已经做了解释,这是变相的计划生育。之所以要写到这么一笔,主要是为了突出主角是个心思细腻且具有社会学天赋的人。
一个势力在乱世中崛起,新生人口是必须考虑到的问题,一堆大肚婆会产生多少连锁反应?社会学,是一个势力主能否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在书中也提到了李自成前期失败不断,后期却猛然崛起的关键,就是他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的形态,而不再像以前一味的破坏。
由于这个话题十分敏感,我没有展开仔细描述,但是也给出了当朝*****所采取手法的暗喻。
也许,提这种问题的人看书就是只看每一页的第一行字吧。
然后是关于明末农民军的战斗力的讨论,有些朋友根据‘农民军’这个名字可能会直接判断为农民军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农民,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这个话题要说详细,我能写出至少一万字来,但前面铺垫已经太长了,我觉得仔细描述这个似乎意义不大,毕竟剿匪也不是故事主线,主要是为了给铁焰军增加战斗案例——只有杀过人,杀过很多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悍勇之士。
在院子里操练一年就成精兵,那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陕边流匪其实一直就有,因为这里地处边境民风彪悍。但开始逐渐形成气候,是从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战役之后开始的。
这场战争明军方面产生了大量溃兵和逃兵,其中又有不少从四川、宣大、陕边三镇调来的客军。战败之后这些客军恐被论罪,不敢回营,又不像辽东军是在家门口打仗,于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逃回山西和陕边落草为寇。
后面明金双方又发生若干次大战,都以明朝落败告终,这又导致了大量溃军落草的情况发生。
这一部分溃军就是早期陕边流匪的主力之一。
还有另一部分是漠北过来的,在这个时期蒙古各大小部族之间的吞并战争并没有停止,一些失去家园的所谓鞑子也逃进陕边落草为寇,是为夷贼。
甚至一些小部族干脆就在明朝边境生活,逢年过节就进来抢个劫什么的。这些夷贼,也是陕边流匪的主力之一。
还有一部分主力则是来自哗变边军,时军饷拖欠严重,一些当时的精锐边军干脆落草为寇,被称为马贼。
除了以上部分,一些明朝境内的少数民族被号称土贼,也是流匪主力之一。这个话题同样敏感,有心人自己去查一下到底有哪些民族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