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
“当心点,别摔了!一根筹子计一文。”
“两碗米水饭,不要浇头。”
林稹安静地坐在骡车里,此刻也有些坐不住了。圆溜溜的眼睛三番四次瞥过车帘。
都来汴京了,不看看,岂不可惜?
“娘,娇姐儿和我长在乡下,还没见过汴京繁华呢。”眼见得钱氏皱眉,林稹便笑道,“娇姐儿,你说是不是?”
娇姐儿早就在车厢里坐立不安,恨不得把脖子伸出车帘。闻言,即刻黏糊到钱氏身边,“娘,我能不能往外看看?”
钱氏抿嘴:“忘了娘跟你说过什么?要守规矩。哪个大家闺秀跟猴儿似的,坐也坐不住……”
“我就掀开车帘看一眼,就一眼!娘——”她可怜巴巴的,搂着钱氏的胳膊一个劲儿地扭。
钱氏被扭得没了办法。
她总是疼这个女儿的,只好道:“说好了只看一会儿的。”
“知道了!”娇姐儿赶忙放开钱氏,凑到车帘边上,探头探脑的去看。
娇姐儿注意力一转开,钱氏立刻转头。
她把嘴抿地紧紧的,只盯着林稹。
四目相对,林稹嘴角微翘,对她笑了笑:“多谢娘。”
然后掀开车帘往外看去。
汴河码头上光大船就停了几十艘。脚夫们扛着麻袋、沿着船梯上上下下的搬粮运货,船上人喊劈了嗓子——“轻点!都轻点!”边喊,边给脚夫发筹子。
船舱里也有妇人开窗,好奇向外望来。
林稹见了,不免又是一笑。
远远的,又有船过来。七八个船夫打着赤膊,哼哧哼哧摇一支大橹,舵手半蹲在旁边紧盯着平衡舵。
再望过去,是高高的望火楼,掩映在一排排码头铺面背后。
这些铺面大半都是叫卖吃食的。
李家油饼铺门口三个炉子火力大作,烤出来的炊饼油汪汪的,挤挤挨挨都是脚夫来买,再配一碗咸豉汤,素来是力工们的心头好。
稍有几个闲钱的就不一样了,更爱阿王家的桐皮熟脍面,又或者隔壁的胡蝶齑疙瘩,另有带肉浇头的合羹,吃一口下去,又填肚皮又香嘴儿。
骡车往前走,林稹嗅着白肉烧饼的香气继续往外看。
看了没多久,钱五郎大抵也忍不住了,下了骡车要骑马。
又往前行了一段,路过虹桥上骑毛驴的、卖馒头的、卖酸梅饮的,终于到了城门口。
高达数丈的城楼,单檐庑殿顶,红漆的梁柱栏杆,远远一望,霎是气派。
“还没到城门口吗?”骑在马上的钱五郎微愣,他还以为方才那么繁华就已经是在汴京城内了。
“想来汴京是大城,城外人也多。”林稹笑道。
钱五郎羞涩笑笑:“大妹妹说的是。”
两人闲话几句。
钱五郎又目不转睛的盯着街景去了。
林稹比他还专心。
正店光楼就有三层高,彩楼欢门上挑出来的酒帘随风招展。茶酒博士跑前跑后,闲汉们被客人使唤着,一波一波的往外跑,去买城东的二色腰子、城西的百味羹,隔壁张婆婆家的汤骨头……
路过了正店,边上是一溜的生熟肉铺、珠子铺、小儿药店、金银铺、素分茶铺、靴店……看得林稹眼花缭乱。
就连街道两侧都是占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