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38章 疯狂抢夺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所以《NATURE》杂志把其他人的都挤掉了,留下了这俩人的文章。

但事实上,还有其他比较偏僻的计算,也能刷出不少论文,只不过没有“重新算宇宙寿命”那么高逼格、那么宏大。所以那些次要计算论文,就被一堆其他不那么牛逼的科学家瓜分了。

事实上,顾玩如果想写,他也能自己在测量结果的论文里,就把重新计算宇宙寿命的事儿给干了。

但是,他忍住了。

因为论文这种东西,讲究一题一事,合并论文会被圈内视为浪费资源——你的成果明明够评三个教授级高工、或者正教授职称,你居然并在一起?你浪不浪费啊?给不给同行评职称留活路啊?

而且,在《东海大学学报》这种相对辣鸡的期刊上,多写几篇又有什么意义呢?

顾玩选择了给别人留口汤喝。

只有不亲自写计算部分,才能疯狂让引用数爆炸,而且是第一时间就尽快爆炸。

因为别人要计算,就得引用他这个数据的出处。

如果顾玩此时此刻已经是一个牛逼科学家了,那他不用做这种事情,他可以吃干抹净,一口汤都不剩。

但可惜他还不是。

观测类的成果,因为是自然结果,没人能抢。

可计算类的成果,就算结果一样,过程、设计,人家在很多细节上挑一挑你的瑕疵,觉得你不够严谨工整,就够你喝一壶的了。

既然如此,作为学术界刷声望的第一桶金,还是选择适可而止、换取引用数爆炸吧。

“这招厉害啊!估计《东海大学学报》这种所谓核心期刊、实则SCI影响因子极低的职称仓库,都要稍稍咸鱼翻身一把了吧?估计明年后年,《东海大学学报》的SCI影响因子,能翻一倍。”

这是作为旁观者的孟院士,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

国内顶级的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加入SCI引用库的,影响因子最高的有将近10,好一点的3~5也能凑出七八本。

不过各大顶级大学的学报,一般不在此列,包括东海大学学报、清华学报、中央科大学报、魔旦学报,都不行。

这主要是跟影响因子的算法有关。

SCI影响因子,看的是过去两年内,这本期刊上发表的总论文篇数、与这些论文被其他进入SCI引用库的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前一个是分母,后一个是分子)

大学学报之类的期刊之所以吃亏,主要是因为它不分学科,贪多求全,本大学大部分专业,总要分润几个论文名额。

毕竟,也要照顾到本校研究生的毕业,以及本校教职人员刷职称嘛。

而一个大学不可能所有专业都强,所以那些辣鸡专业的论文数量,就扩充了分母、拉低了平均数。

就好比,要是电子科大这种极端偏门的大学有学报,而这个学报必须给电子科大的每个理工科专业都排排坐分果果留论文名额。那肯定除了电子类的论文外,其他专业在被SCI引用方面会全军尽墨。

在东方国,中央科大的学报,算是学报类期刊里SCI平均影响因子比较高的了,大约1点多。东海大学学报只能保证过0.5,还不到1。

放到国际上,也是越专业细分的期刊,越容易出影响因子爆棚的神刊(但同时渣刊也死得更惨,因为你被神刊全面覆盖压制,马太效应聚集更明显。覆盖面广的刊物,好的不会太好,但渣的也不会太渣,比较和稀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