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我们地铁做过站了。”
汐满头黑线的看着站台,那上面的站名明显不是他想要的。
“没关系,再坐回去吧。”
旁边戴着大檐帽的年轻男性耸了耸肩膀,完全无所谓。
“哈,史蒂文,你倒是说说看,我们这是第几次了?”
“天晓得。要知道也许会有那么一个平行世界,在那里我们一站都没错过。”
“也许也会有那么一个平行世界,在那里我们不断的坐着电车循环,直到天荒地老。而我,就再也见不到我那两个可爱的女朋友了。”
汐对着眼前的男人翻了翻白眼,一脸嫌弃。
“哈哈,我敢打赌,如果你真的一直坐地铁坐下去,你的女朋友一定会来把地铁拆了,她一向说到做到。”
“我倒是希望她干事之前先好好考虑下。”
“嗯,不过我可不信你那套什么顺着洋流漂到海岛上生还的鬼话,我计算过你生还的可能性,那是零,是实实在在的零,不是概率学上的无限接近于零。”
“可是我活了不是吗?”
“也许那只是一个替身,或者你其实被你可爱的女朋友藏起来了。”
“啊,地铁来了。》无&;错》 qul.c颐巧铣蛋鸦疤馊苹厝ィ詹沤驳侥牧耍俊?b>
汐立刻转移了话题。他和这个年轻人讨论着讨论着就错过站了,然后再坐回去……这已经是第五次了。
“刚才我们讲到你那个‘逆徒’米切尔的事情,他最近可是一路高歌猛进,过关斩将,我们学会里的人都说属于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两人就这么一边聊着,一边踏进了车门。在空空如野的车厢里找地方坐了下来,看来天色已经不早了。
这个带宽檐帽的年轻男人就是史蒂文.霍藤,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化学家和非碳基生命学家。
一提到科学大家,大家往往会想起那些白发斑斑的学者。实际上这个概念非常不全面,很多科学家就是在青年、壮年时期达到自己辉煌的巅峰的。
比如著名的爱因斯坦,他解决光电效应问题时只有二十六岁;沃森在提出脱氧核糖核酸模型时只有二十五岁;而李政道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以及中间玻色子存在的时候也只有二十三岁;杨振宁在提出杨-米尔斯方程的时候,也只有三十二岁。有些牛人甚至直接用博士论文拿诺贝尔奖(德布罗意,不过运气的成分很大,很大……)。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学霸也出少年。所以这位史蒂文.霍藤先生也没多大,只有二十八岁。他和那些年轻的学霸一样,早早的在前沿物理和矽虫研究方面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矽虫的场效应以及其应激原理》这篇论文让他从默默无闻一下位列这个领域的顶尖研究者之一。
“我的时代?嘛,毕竟我相对你们来说已经是年过三十的老头子了,你这几年倒是相对平静啊。我的小师弟,你是不是在憋一个大招了。”
史蒂文这家伙是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货,汐很怀疑他马上就要弄个大新闻出来了。
史蒂文撇了撇嘴,不置可否,反而转移了话题。
“相比这个,我对在你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更感兴趣。我能感觉的出来,你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纯粹’了。以你的力量,继续引领这个领域的研究并不困难。但自从uclsi,啊,现在改名叫eaac了,总之自从这个组织东移之后,你的心思就已经不在学术上了。”
汐其实很想“呵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