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一百七十六章 余热在家里闪光 (1/2)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一点不假,兴荣不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朋友感染了?要是应了“酒醉乱性”之俗话,就好了,不过,症结是病是酒,还得看兴荣往后的表现,至于以后他会不会喝过量闹笑话,比如喝多了酒扶着墙走,边走边说,以往这墙是站着不动的,今天邪了门了,怎么墙往后退了?哪一日喝完了酒,要回家打的,围着中巴车转了三圈,上不去车还说那车没有车门;哪一日喝高了到厕所去解手,解完了手,却怎么也找不着门,嘴里还念念有词:这人不留人酒留人!以后再告诉大家。

这里先说说老书记郑明,他退下来,还一直没什么正事,除了找棋友下棋聊天以外,就只有履行妇男的职责了,整天买菜、烧饭、洗衣……全程为领导服务。只是便宜了他那两地分居在家的媳妇,不需匆匆赶着上班,下班后、节假日也没什么家务等着她干。

这天领导要到市里参加工业工作会议,他起了个大早,烧好早点,帮助领导整理好行装,陪领导吃了早餐,送领导上路后,就放水洗起了两人刚换下来的衣服。他把衣服一件件用纳爱斯透明皂擦匀,并反复搓几遍后,再放入洗衣机里,经过三次漂洗、脱水,然后,再拿到阳台晾晒。

郑明把衣服掸开,用力在身体的一侧挥动,把衣服甩顺直,然后,把横挂在阳台外的晾竿拿进来,把袖口或者裤腰套进晾竿,再挂出阳台外。而不是用衣架,一件件挂出去晒,就这点习惯不好,领导批评他,儿女反对他,说他老土,说他不讲卫生,他还是坚持,他说,这样牢靠,来再大的风,衣服也不会被刮走。

那支晾竿是一根年久不青的毛竹晾竿,长有六米余,头和尾粗细均匀一致,每个竹节都顺顺滑滑的。是他从一个棋友的笋竹林里采来用菜刀一刀一刀削平的,削完后用手掌来回反复摩挲了许多遍,没有了一个毛刺。当时晾竿通身泛着新鲜欲滴的青翠,散发着大山里草木独有的清新气息。

晾竿原本以一根竹子的形态在静寂的山上笋竹林里悄悄生长着,清清纯纯,秀秀颀颀,挺拔俊俏,披着一身婆挲的绿叶子,和微风呼呼啦啦地和歌,似一个待嫁闺中的妙龄女子,倚窗凝眸,低首嗅梅。郑明在棋友的笋竹林里寻觅到了她。为了找一支好晾竿,他把一座山都转遍了,他含情的目光掠过每一尾翠竹,然后,定格在她身上。

郑明转业来到新岭后,陈鸿晴对他说,她需要一根好晾竿,一根长长的、笔直笔直的、韧韧实实的、节匀青瘦的晾竿。一家四口人,有那么多衣服、被褥要晾晒。她要把衣服晾晒得干干爽爽、清清气气,让大家穿在身上觉得舒舒服服。她要把被子晾晒得松松软软、熨熨贴贴,让男人和孩子们睡在被窝里暖暖烘烘的,静静地安睡。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支,符合陈鸿晴要求的晾竿,就立即把她砍下山。

陈鸿晴看了很满意,用起来也很方便。从而被她列入郑明为家里办理一大成功之事,经常提起给以肯定。岁月就像村前的那条小河,无声无息地流淌。堂屋的燕子去了又来,门前场地的野草枯了又绿。

晾竿在外头经风吹、日晒、雨淋、露湿,积年累月,颜色渐渐从青翠变成黄褐、黑褐,生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麻点,干枯腐朽。形状由原先的挺拔俊俏而逐渐弯曲,不知什么时候,爆开了难以数计的细小的裂缝,像人苍老的皱纹。终于,晾竿碎裂了,有几条永难弥合的细长的缝隙,但在几个竹节处还顽强地固结着。有一天,郑明在晒好被子后,一转身就听得“咔嚓”一声,使郑明的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他知道,晾竿断了!可他,还不肯弃之,还把她分成两断,继续使用。

郑明也不知不觉地老了。岁月之笔胡乱地涂抹着他,他黑绸般的秀发已干枯如纷落的竹叶,光滑细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