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委托一位女护士,不时前往他的隐居地来给他“打针”。
久田幸助初时当然不肯相信梅兰芬染上了伤寒病,可是他接连上门多次,发现梅兰芬不仅频繁高烧,而且面容悴憔,清瘦困倦,他这才相信梅兰芬确实有病。
就这样,梅兰芬和这个文化特务纠缠了20多天,最后终于让这个日本文化特务知难而返。
但是现在占领香港后,急需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大陆名人为他们装潢门面,粉饰战争罪行,日本军方仍不肯放过梅兰芬,将他列为第一位要争取的对象,很快就会对他下手!
长孙花衣急忙赶往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八办正准备转移,但听了长孙花衣提供的紧急情报后,廖远志主任马上暂停转移工作,指示架设电台,马上向中央汇报。
在等待中央回电的时间里,廖主任向长孙花衣详细介绍了这位极具民族气节,深受国人敬仰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情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芬之所以享誉中外,不仅在于他对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而且在于他那高尚的为人之德,特别是他那凛然不可欺的民族气节。
正如一位俄罗斯艺术大师对他评价的那样:“梅兰芬的艺术魅力之所以超越国界,一是其高深的京剧艺术造诣使然,二是他伟大的民族气节征服了人心。”
梅兰芬是喜连城戏班学徒出身。1917年以梅兰芬的艺名在天津演出,并一举成名。此后,他开始在北京和上海等地接连挂头牌扮演主角。
到了1918年冬天,梅兰芬不仅在国内大红大紫,甚至国际传媒也开始连篇累牍地介绍这位中国青年表演艺术家。
到了1919年春,西方国家对梅兰芬的大名也如雷贯耳,日本著名汉学家在《读卖新闻》上首次公开赞扬梅兰芬是“中国戏剧集大成者,自徽班进京以来男扮女装的第一人,其一颦一笑和一腔一势,均让中国京剧锦上添花”。
在东京和大阪等地甚至还组成了民间的“梅党拥护团”。就是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梅兰芬才有了第一次东渡扶桑的公开演出。
当梅兰芬主演的《天女散花》作为公演的开场戏首次面对日本观众时,让那些对中国国粹艺术虽有耳闻却尚未目睹的观众耳目一新,散场后黑压压的日本观众围在舞台下不肯离去。
——&
本章共2页当前是第1页?p=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