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而牵绊日本南进脚步的,只有美国。
日本侵略中国触犯了美英的在华利益,引起日本同美英的矛盾加剧。日本进*南洋,要侵占这些地区,严重地威胁到美英的殖民利益。
针对日本的侵略:美国也采取了一些经济制裁措施,1940年正式宣布《美日通商航海条约》失效,又先后对日本采取“道义禁运”、“出口许可证制”、“经济禁运”等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飞机、航空设备、军用器材等战略物资输往日本,给予日本一定的压力,以迫使日本同美国妥协。
在政治方面,美国也采取了一些对策。德意日三国同盟的矛头明显地指向美国,华盛顿便加紧支持英国对抗日本和德国,指使英国提前重新开放滇缅路,给予国民党政府一些新的贷款。
同时,罗斯福也表明了美国愿意同日本对话,敞开谈判大门,力求美日协调。尽管美日矛盾日趋尖锐,但还没有达到武装冲突的程度。就日本而言,它在经济上还要依赖美国,在军事上惧怕美国雄厚的潜力,暂时还不想同美国直接交锋。日本统治集团也故作姿态,希望调整日美关系,企图利用美国迫使蒋介石投降,使自己在南进时能有个安定的后方。
美国虽然表面向日本提出一些抗议,但实际上仍将战略物资卖给日本,尤其是石油。
直到1940年6月,当主管石油产品分配的内务部长伊克斯要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时,罗斯福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且声称:“禁运将加重天平的一边,迫使日本在进攻俄国和进攻荷属东印度之间进行选择。”
问题不是节约燃料,而是对外政策,在这方面的考虑现在极其微妙和非常机密,总统和国务卿在出口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方面意见完全一致,认为在他们所了解的目前的情况下,这个政策最有利于美国。
由于美国统治集团以战略物资为手段,诱导日本去侵略别人,以保护美国的既得利益,所以美日之间便进行长期的外交谈判,试图拖延战争的爆发。
当松冈外相正在莫斯科大唱“和平中立”赞歌的时候,在世界的另一侧,美日各自从自己的打算出发,通过新任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海军大将和赫尔国务卿在华盛顿进行调整两国邦交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