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告,到时再请中野将军审阅修改,我也知道了中野君之所以能少年高位的原因,久田甘拜下风,告辞。”
排除了一切阻力,第二天开始的营救行动进展非常顺利。
首批叶翁群、戈宝杖、廖沫尘、胡黾夫妇等通过陆路转移的民主人士和文艺界人士两百多人,化妆成难民,在八办地下党员秘密护送下顺利经过由特高课治安队负责的出港通道,在铜锣湾避风塘登上了洪帮提供的渔船向九龙红磡驶去。
天公也作美,浓雾笼罩在海面上,虽然有日本军舰巡逻,因为有长孙花衣的命令,这艘平日里会让他们心惊胆战的日本军舰在此时已经构不成威胁了,小艇上的文化人渐渐看得见陆地了,这片陆地,就是九龙地界,终于安全抵达九龙秘密接待点。
在九龙经过一天的休整,在东江纵队交通员的带领下,营救队伍踏上青山道继续北行。上午10时多,进入荃湾地段,他们脱离了向西离去的人流,沿着山涧小道,攀上山石嶙峋的大帽山。
大帽山山林葱翠,矮小的岩松杂生在丰草之间,羊齿类的灌木常常打着人的面孔。沿着弯曲如长蛇的盘山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向上攀爬,时而跃上能眺望百里的山坡,时而潜入杂树丛生的深谷。
有了武工队的保护,安全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对于平常习惯以车代步的文化人来说,这段行程可谓是艰苦备至了。
暮色苍茫之时,一行人到达元朗十八乡地域一个欧姓人家的大屋内。主人逃难了,大屋成了武工队的联络点,如今又变成了迎送文艺界人士和民主人士的中转站。
一天下来,大家都精疲力尽,饥肠辘辘。有人送来热饭菜,大家狼吞虎咽吃完,就躺在铺着干稻草的地上睡了。
次日中午,营救队伍到达深圳河岸边,水不宽也不深,不会游泳的乘船,一些年轻力壮会游泳的就从芦苇中涉水过河。对岸的日军哨兵,因为有长孙花衣关于难民出港不搜身,不准刁难的指示,只清点一下人数就放行了。
上了岸在一片丘陵地带穿行一个多小时,终于爬上连着宝安游击区的梅林岭。山下就是东江抗日纵队的司令部所在地――白石龙村。一行人爬上梅林岭就像踏进家中的门坎,几天来一直悬着的心,这才真正放了下来,首批营救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