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十五章:博陵崔氏,壮士断腕天下知! (1/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太子殿下。”

“末将...”

东宫右卫率张思政满头大汗,有些精疲力尽。

“先别急着走,孤还有一件事要你去办。”

然而,李承乾没有遂了他的意,吩咐道:“陛下有诏,东宫左右卫率增至八百人。”

“孤命你亲自去招,不要良家子,只要十六岁以上的乞儿。”

“切记,孤要的是从小孤苦伶仃,与野狗抢食的那些人。”

“是。”

张思政面色一肃,郑重点头。

“好,去吧。”

拂了拂手,李承乾示意道。

“末将告退。”

张思政如释重负,匆匆离开了明德殿。

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李承乾眼眸中露出了莫名的神色,良家子指的是出身清白人家的子女,若他是皇帝,必然会优先选用良家子为军,昔日汉武帝编练羽林军不外如是。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良家子参军入伍,自然能够为了国家、皇帝,血染疆场而不悔。

可李承乾只是太子,他做不到让良家子放着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不去效忠,反而效忠他这个半君。

相反,那些从小无人养育的乞儿,为了一口吃的不惜跟野狗抢食,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无非是吃饱穿暖,这个时候,东宫向他们伸出援手,必定悔让他们铭记于心。

确切来说,李承乾招募的这些人并不是为了充当东宫卫士,而是按照死士的标准来招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跟着他造反,因为跟着他,就相当于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

.............

不同于东宫的平静,远在深州,安平县。

滹沱河从五台山北麓发源,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北边还有潴龙河蜿蜒而过,灌溉冲刷出了肥沃的平原,开垦出来一块块良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里是天下第一高门:博陵崔氏的发源地,更是博陵崔氏八房的祖地。

一片青砖白瓦的建筑矗立在滹沱河畔,绿柳依依,青桑沁翠,崔氏族人的宅院簇拥着一座占地上百亩的宗祠,那便是博陵崔氏的根。

宗祠内人头攒动,博陵崔氏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安平房、卫州房的人都汇聚到了这里。

“诸位。”

“祸是安平房闯的,崔仁师出自安平房,崔季舒同样出自安平房。”

“我等各房兢兢业业,宿不能寐,到头来还是被牵连了。”

“这像话吗?”

卫州房主事崔灵均义愤填膺的质问道。

博陵崔氏为天下第一高门,这不假,只是这荣光没有均分至八房。

公认源祖为鲁国卿大夫崔明的十六世孙崔仲牟,其中,安平房是东汉西河太守崔钧十世孙崔昂的后裔,汉灵帝时期有崔烈官至太尉,崔烈之子崔州平与诸葛亮是好友。

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源于前燕秘书监崔懿的子嗣,分为六房,后裔繁盛。

二房尤其显赫,许多家族成员在宇文氏手下任官,不但多位被赐姓宇文氏,甚至有女儿被皇室收养而封为公主者,高士廉主编的《氏族志》本以第二房崔氏的崔民干为第一等,后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干预下被降为第三等。

卫州房早早的迁至卫州,与其它七房本就没多大往来,房中本就人丁不旺,唯一的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