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有人口3041871户,1825万。”
“前隋大业五年,天下有人口907万户,4602万。”
“我大唐开国二十三年,百姓休养生息,堪称大盛之治,为何长安街头乞儿众多、京兆府流民络绎不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什么样的世道,所谓的圣贤书翻开一页页,全都写着吃人二字。”
“诸位,这合适吗?”
环视众人,李承乾的话语好似刀锋般在每个人心口上割了一刀又一刀,鲜血淋漓。
前隋大业五年至今不过三十二年,天下人口是怎样从4000多万沦落至1800多万,这其中还包括了大唐治世二十三年,也就是说,中间仅仅9年,这些人口都死在了战火中吗?
在场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世家大族在隋末的乱世中屹立不倒,甚至愈发强盛,靠的是什么?无非是弱肉强食,那些因为战乱失去了家园的百姓一个个成为了门阀士族的佃农、奴仆。
这些士族用微不足道的代价获取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田地,最后再转租给他们。
“在场各位有一说一,谁是士族出身?”
“詹事是吗?”
李承乾的目光第一个落在了岑文本身上,调侃道:“祖父岑善方,仕西梁萧察,官至吏部尚书。”
“父亲岑之象,官至前隋虞部侍郎,遭人诬陷,身陷囹圄。”
“若非你十四岁前往司隶为父诉冤,你父亲何以昭雪?”
“诬陷之人来自独孤家,那个一门九后的独孤家。”
“是。”
太子詹事岑文本回想起幼年时的苦楚,心中苦涩不已。
“少詹事、左庶子、家令、仆令、右长史、兵曹参军。”
“你们是吗?”
“不是。”
张玄素、马周、赵弘智、来济、王玄策、刘仁轨摇了摇头。
哪怕来济是来护儿之子,却怎么都算不上士族,其父来护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伯母吴氏抚养成人,妥妥的泥腿子。
“真要说起来,我们这里还是有些士族的。”
“更令出身洹水杜氏,左长史出身高阳许氏,录事参军出身闻喜裴氏。”
“右庶子跟天下第一高门还有些瓜葛,对吧。”
说着,李承乾看了一眼李百药。
“太子殿下说笑了。”
“我哪里敢与博陵崔氏有关系,不过是安平县人。”
右庶子李百药无奈的笑了笑。
更令杜正伦、东宫左长史许敬宗、录事参军裴行俭同样面露苦笑。
洹水杜氏算得上什么士族,只不过是京兆郡望杜氏分出来的一个小支脉,名不见经传。
高阳许氏同样如此,为汝南许氏分支,县望都算不上,更别提沾什么光了。
裴行俭确实出身闻喜裴氏,可那跟他没多大关系,其父裴仁基出身河东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中眷裴氏,北周骠骑大将军裴伯凤之孙,上仪同三司裴定之子,因参加隋军立下赫赫战功,得以跻身朝堂。
到了他这一代,父亲裴仁基,家兄裴行俨亡故,凭借二者功勋,有了弘文生这个身份,正准备参加明经科考试,就被太子伸出的橄榄枝吸引了。
要真是闻喜裴氏嫡系子孙,恐怕早早的出仕任官,跻身朝堂,何至于如此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