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24章 扯什么淡? (1/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满屋子的假古董,连老板都是假的,却冒出来了把真壶?

林思成觉得很是稀奇,看的格外认真。

没几眼,他算是知道,郝钧明知这把不可能是鸣远壶,为什么还带他来看?

一是仿真度。

比例与2015年保利拍卖,成交价3450的那把传香壶几乎是一比一。林思成敢保证,这一把,绝对是睁眼照着那把一点一点塑的泥胚。

怪的是,却不失自身特色?

塑中带镂,刚中显柔,肌理自然,既有鸣远壶“俯若同心,仰如鼎彝”的厚重感,亦有时壶(时大彬,明末清初紫砂名家)“银砂闪点,珠粒隐现”的夺目感。

但技法,却又偏重“杨氏曼生壶”崇尚自然,浑朴雅志的复古感。

乍一看,像是只大杂烩,却烩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分彼此。

只凭这一点,这把壶绝对出自大家之手。

更关键在于那句跋:字体清劲潇洒,奇崛老辣,必为书法大家。

再看刻工:深浅如一,挥洒自如,不拘痕迹,下刀之人也必为雕刻大家。

再看钤印: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不是金石大家,刻不出这种水平的印来。

所以壶先按下不提,只说这字、这刻工、这篆印……如果让林思成说真心话:造诣与功力要比陈鸣远高的多的多。

也不算奇怪,所谓术业有专攻,你让陈鸣远画画,他只会画的更差。

林思成奇怪的是,这么多的家:紫砂名家、书法名家、雕刻名家、篆印名家……这人得多牛?

钟灵毓秀地,代有人才出,牛人多的是。但这一把肯定不是:这明显是紫砂名家塑胚,书法名家、篆刻名家负责刻写的合制壶。

两个名家……会是谁和谁?

林思成放下手电,又抱着壶,先是看内胎,而后底足,看完之后又摸。

确实是只老壶,但具体是谁塑的,他还真有些拿不准。

算了,看字和印吧。

但然并卵,知识储备的太多也不是好事:一瞬间,脑海中涌出的清中晚期的书法家、篆刻家足足好几十位。

他叹口气,摇头清空思绪,闭着眼睛,手指在壶身前虚画。

刻字起刀刚劲,收刀果断,切锋入泥,硬朗而有力。结构欹正相生,疏密有致。

虽是行楷,但灵动活泼,笔画之间呼应而自然,带有明显的“董体”风格。

篆印与书法如出一辄,明显出自同一人之手:笔画方折,自然随意,却又透尽锋利。

咦,陈鸿寿,曼生先生?

再看壶……哈哈,刚才说什么来着:这壶集各家之长,却又偏重杨氏曼生壶的复古感。

所以,这是陈曼生与杨彭年合制的曼生壶……哦不,二人合仿的传香壶。

陈鸿寿何其人?

西泠八家之一,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

其书、画、印被多家博物馆馆藏,其中有故宫、湾湾故宫、上博,浙博、苏博、南京……

还是清代五大紫砂名家之一,居于陈鸣远之下。

但这壶不是他塑的,而是杨彭年。

杨彭年也是紫砂名家,“五家”中排第三,但年轻时名声并不显。

直到陈鸿寿到溧阳(江苏南部,与宜兴接壤)任县令,时忙于政务,无瑕制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